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例子

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例子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B: ……,……也。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C:……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

  如:刘备天下枭雄。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 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用则来对日中时的形状作出判断。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不能久留,就记下这些景色离开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只曾笑耳!(《狼》),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只是增加一点笑料罢了。其中的耳为语助词表判断。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如: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世说新语》)中的非解释为不是,做出否定的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中的非也是否定的判断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537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复习

    《屈原列传》文言文知识复习   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0
  • 梁鸿尚节

    原文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26
  • 林道人诣谢公文言文翻译和注

      《林道人诣谢公》是南北朝·刘义庆所著的《》中的文言文。以下是《林道人诣谢公》文言文翻译和注释,欢迎阅读。 文言文   林道人①诣⑨谢公。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56
  • 高适《送杨山人归嵩阳》赏析及译文

      《送杨山人归嵩阳》   唐代: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8
  • 治国安民文言文翻译

      导语:《汉书·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以下是小编整理治国安民文言文翻译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治国安民,贞观(…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79
  • 《秋湖觞芰图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秋湖觞芰图序 [清]曾燠① 去年此日,湖②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舍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