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曲(春归不恋风尖住)

        

野客

        春归不恋风尖住,向老拙问讯槎父。叹荏苒李白漂 零,寂寞长安花雨。指沧溟铁网珊瑚,袖卷钓竿西去。 锦袍空醉墨淋漓,是万古声名响处。
        【鉴赏】春天已经离去,不留恋大好风光,有人问我入朝做官的事情。 可叹光阴荏苒,李白飘零流落,寂寞如长安城的花雨。与其指向大海搜求 奇珍异宝,不如衣袖卷起钓竿西去。脱了锦袍,乘醉挥洒翰墨,这才是赢 得千古名声的地方。
        这首散曲前两句借春归不留恋,形容自己对官场的态度。槎,是用竹 木编成的小筏。槎父,指乘槎的人。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天河与大海 相通。有个海边人,能乘着竹筏沿海一直漂到天上去。后世以“乘槎”形 容入朝为官。老拙,是作者自称。
        三四句又借李白在长安的遭遇写官场险恶。李白曾应召入宫为翰林 供奉,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作者用长安城里落花如雨,来形容李白的落 魄,从而表现官场生活的艰辛与屈辱。
        “指沧溟铁网珊瑚”一句,沧溟指大海。“铁网珊瑚”,据《新唐书》记 载,海中有珊瑚洲,海上渔民用铁网坠到海底来取珊瑚,这个词后被用来 比喻搜求人才或珍宝。大海在东,下句却写“袖卷钓竿西去”,显然到大海 中寻求珍宝不是作者所愿。散曲开头,作者也已经否定了浮槎大海的生 活。联系前文,可以知道曲中以大海喻官场,作者不愿到官场中去寻求名 利富贵。冯子振《鹦鹉曲·感事》中把“刺船父”的生活具体化为“颠风苦 雨”“白浪滔天”“到中流手脚忙”,这也就是他对“大海”,即仕途生活的评 价。而垂钓水中,在古代文化中是隐居避世的象征,如庄子钓于濮水;后 世诗词写渔父形象,也常以垂钓来表现,例如张志和《渔歌子》写“西塞山 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所以, “袖卷钓竿西去”,表露的是对污浊官场的自觉摒弃。
        “锦袍空醉墨淋漓”写李白乘醉赋诗的潇洒意态,与前面的“寂寞花 雨”一般的憔悴相比,激扬文字的李白,才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这样 的人生,才能令他万古留名。
        这首散曲写李白被排挤出官场后却凭借文学才华名垂万古的故事, 实际也是作者以此自况,抒写情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6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语文文言文社鼠习题及答案

    语文文言文社鼠习题及答案   社鼠   【原文】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5
  • 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

    嗟来之食文言文翻译   【导读】 本文节选自《礼记》,这部书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学者的著作,主要阐述儒家所主张的各种“礼节”,还记载了孔子和他门人的一些言行。书中常有一些颇有意义的小故…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64
  •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这两句是说,人各有偏于一方的爱好,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事物要照顾到两方面是很难的。譬如园中的树木,人要按其所好,截取自己要求的形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9
  • 虎与刺猬文言文翻译注释启示

    文言文   有一大虫①,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②,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34
  •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句子。   (1)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实,语意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3
  • 《河北民》

    王安石 河北民,     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 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 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 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 路旁过者无…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