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yǐ)乃杜牧之弟,小杜牧四岁,大和六年(832)举进士及第。大和八年(834)十一月,李德裕自兵部尚书出为镇海节度使,引杜为巡官。此诗乃杜牧送别杜之作。镇海节度使治润州(治所在今镇江市),故称“润州幕”。
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门栏不觉深。
直道事人男子业,异乡加饭弟兄心。
还须整理韦弦佩,莫独矜夸玳瑁簪。
若去上元怀古去,谢安坟下与沉吟。
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门栏不觉深——此两句系夸赞弟语,说他年纪轻轻就一举及第,并被丞相视为知音聘赴幕中。丞相,指李德裕,大和七年曾为宰相。“门栏不深”指弟与李熟稔,可随便出入其门,与“知音”相照应。
直道事人男子业,异乡加饭弟兄心——此两句乃离别前的叮咛:为人做事要恪守直道,此乃男儿本分;你在异乡要吃好吃饱注意身体,这是哥哥对你的一片心。事 人,为人做事;直道,正直之道。异乡,暗用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句意;加饭,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努力加餐饭”句意。
还 须整理韦弦佩,莫独矜夸玳瑁簪——韦是皮革,性质柔软。战国时,西门豹性急,佩韦以自缓。弦佩即佩弦,古时董安于性缓,佩弦以自警。此句是劝杜凡事不要过 于急躁。玳瑁簪,唐人进士及第后,帝王赐以玳瑁簪簪头以示荣贵。此句是告诫弟弟凡事要小心谨慎,不要矜夸功名富贵。
若去上元怀古去, 谢安坟下与沉吟——唐上元县在今南京,其东南十里石子冈北有谢安墓。谢安,东晋人,孝武帝时为尚书仆射,领中书令(就是宰相),以淝水一战,打败苻坚,保 卫了江南东晋政权。此两句意为:希望弟弟以谢安为榜样,为苍生社稷建功立业。在其“坟下沉吟”即追怀其人、效法其人之意。
杜是杜牧胞 弟,小其四岁。杜牧对他极为疼爱,为医眼疾亲自送他去扬州诊治;由于超过假期,丢掉了东都分司监察御史之职;后来再次到京城任左补阙、国史馆修撰之职时, 又将他从宣州亲自送往浔阳安排妥帖才赴京任职。这首诗是在弟弟进士及第后前往润州就职的送行之作,诗中有勉励,有叮咛,有规劝,有告诫,有期盼,殷殷的手 足之情,深厚的骨肉之爱无不渗入全诗的字里行间。语淳朴而感人至深,话虽少而语重心长。是唐诗中一首表现昆仲情谊的著名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