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赴润州幕(杜牧)

  送杜赴润州幕(杜牧)

  杜(yǐ)乃杜牧之弟,小杜牧四岁,大和六年(832)举进士及第。大和八年(834)十一月,李德裕自兵部尚书出为镇海节度使,引杜为巡官。此诗乃杜牧送别杜之作。镇海节度使治润州(治所在今镇江市),故称“润州幕”。

  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门栏不觉深。

  直道事人男子业,异乡加饭弟兄心。

  还须整理韦弦佩,莫独矜夸玳瑁簪。

  若去上元怀古去,谢安坟下与沉吟。

  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门栏不觉深——此两句系夸赞弟语,说他年纪轻轻就一举及第,并被丞相视为知音聘赴幕中。丞相,指李德裕,大和七年曾为宰相。“门栏不深”指弟与李熟稔,可随便出入其门,与“知音”相照应。

   直道事人男子业,异乡加饭弟兄心——此两句乃离别前的叮咛:为人做事要恪守直道,此乃男儿本分;你在异乡要吃好吃饱注意身体,这是哥哥对你的一片心。事 人,为人做事;直道,正直之道。异乡,暗用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句意;加饭,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努力加餐饭”句意。

  还 须整理韦弦佩,莫独矜夸玳瑁簪——韦是皮革,性质柔软。战国时,西门豹性急,佩韦以自缓。弦佩即佩弦,古时董安于性缓,佩弦以自警。此句是劝杜凡事不要过 于急躁。玳瑁簪,唐人进士及第后,帝王赐以玳瑁簪簪头以示荣贵。此句是告诫弟弟凡事要小心谨慎,不要矜夸功名富贵。

  若去上元怀古去, 谢安坟下与沉吟——唐上元县在今南京,其东南十里石子冈北有谢安墓。谢安,东晋人,孝武帝时为尚书仆射,领中书令(就是宰相),以淝水一战,打败苻坚,保 卫了江南东晋政权。此两句意为:希望弟弟以谢安为榜样,为苍生社稷建功立业。在其“坟下沉吟”即追怀其人、效法其人之意。

  杜是杜牧胞 弟,小其四岁。杜牧对他极为疼爱,为医眼疾亲自送他去扬州诊治;由于超过假期,丢掉了东都分司监察御史之职;后来再次到京城任左补阙、国史馆修撰之职时, 又将他从宣州亲自送往浔阳安排妥帖才赴京任职。这首诗是在弟弟进士及第后前往润州就职的送行之作,诗中有勉励,有叮咛,有规劝,有告诫,有期盼,殷殷的手 足之情,深厚的骨肉之爱无不渗入全诗的字里行间。语淳朴而感人至深,话虽少而语重心长。是唐诗中一首表现昆仲情谊的著名诗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2702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螺祖始蚕文言文翻译

      导语:嫘祖,又名累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螺祖始蚕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帝战胜蚩尤后,…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2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处及全文赏析

    苏轼的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年代: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74
  • 元好问《岐阳三首其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岐阳三首(其二) 元好问 百二关河草不橫②,十年戎马暗秦京③。 岐阳西望无来信,泼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威。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无兵。 【注】①本诗作…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04
  • 王迈《读渡江诸将传》阅读答案

    读渡江诸将传  王迈① 读到诸贤传,令人泪洒衣。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勇似韩彭有,心如廉蔺希。 中原岂天上?尺土不能归!     [注…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93
  • 35句关于二月的诗句分享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整理了一些关于二月的诗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1、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泾二月桃花发,霞照波心锦裹山。 3、停车坐爱枫林…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63
  • 李白“座客三千人”下一句及全诗赏析

    座客三千人下一句及全诗赏析   座客三千人的下一句是“于今知有谁”。整句是: 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 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的《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