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授课教案

生涯规划理论
最早在美国倡导并指导生涯规划的领军人物当属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他于1909年提出了职业规划这个概念。从1930年开始,生涯规划开始更多地关注于个人,一些职业教育人员和人力资源专家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和针对性的生涯规划辅导。1950年之后,传统的生涯规划理念受到了罗伯特(Robert Hoppock)和唐纳德(Donald Super)的强烈挑战。新发展的观点认为,需要生涯规划的对象不仅仅只是需解决特定生涯难题的个人,同时更是每一位须为未来生涯发展做好准备的人。在1960至1970年的美国,生涯规划已经被普遍接受,并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高校生涯规划活动风起云涌,“生涯教育”课程普遍在各级学校推广开来。1980年之后,生涯规划理论更是一直处在加速发展的状态,具体表现在:理论方面更加专业化、全面化;应用方面更加普及化、具体化,在政策方面更加规范化、正规化。
1996年,赫·克拉姆(Herr & Cramer)归纳出当代生涯规划领域所关注的六项主题: 致力于发展生涯决定、关注自我概念、关注生涯风格、价值和休闲、自由选择、个别差别、适应变化的弹性和能力。
生涯规划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生涯规划教育和咨询辅导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兴起,内陆地区进行学生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则比较晚,一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学习和推广比较前沿的理论和想法。
当前,中国的生涯规划教育和服务在港台地区和大陆发达地区已经普遍开展,从事相关工作的老师和工作人员均意识到需要先进的生涯规划理念服务学生,并且对于生涯规划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发展也已经步入新的时期。
无论是港台地区还是内陆地区,目前从事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辅导的工作者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逐渐提高,国家教育部门也加强了对这批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并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交流学习和实践提升我国生涯规划教育的业务水平。一批资深的专业人士和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管理等学科的高学历群体正逐步成为从事这一工作的主力军。
3.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模式
生涯规划的方法
生涯规划没有固定的方法,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态度。了解生涯规划的各种方法和态度,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认识生涯,以正确的人生态度来看待生涯,从而更好地规划生涯。
在生活中常常被大学生广泛使用的生涯规划的方法主要有:
自然发生法。最常见的情形是学生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并未仔细考虑自己的性格、志趣,只是考虑自己的考分和各学校、各专业的录取分数,找到差不多相吻合的,就做出了选择。这种选择方法可能比较保险,但是如果所选择的学校科系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可能一进去就会抱怨。
目前趋势法。跟随现在市场的趋势,盲目地投入新兴的热门行业。这样的选择可能暂时会造成将来就业情况非常乐观的假象,但没有考虑到四年后形势会有所变化。因此大学生在做选择时,不能一味地随波逐流、追逐热门。
最少努力法。选择最容易的科系或专业,希望能够学得轻松、玩得开心,但又祈求有最好的结果。这样的想法太理想主义,总希望能够不劳而获。须切记: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拜金主义法。盲目选择待遇最好的行业,而忽略了从事该行业给自身心理带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你的志趣是否与此符合,如果不是的话就会很辛苦,你心理的痛苦会使你得不偿失。
刻板印象法。以性格、年龄、社会地位等刻板印象来选择职业。这样的观点早已过时,现在只要你想做,小到清洁工,大到总统元帅,无论男女,没有你不可以从事的职业。
橱窗游走法。到各种工作场所走马观花一番,再选择最顺眼的工作。对各种工作有所了解固然是必需的,但要注意在这一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千万不能太长,现在的社会不仅需要全才,更需要有所专长的专才。
假手他人法。有他人替自己决定和选择。这些人可能包括:父母或家人、朋友或同学、老师或辅导员、权威人士、社会或人民。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大学生在现在或将来生活中常常见到和用到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是省时、省力,在短时间内见效快、效率高;缺点是无法根据个人的能力、特性做出长远的规划。因此,无论大学生采用哪种生涯规划法,都要充分考虑其所具有的优缺点,才有可能将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
生涯规划的人生态度
由于生活态度的不同,相同类型的人可能会走出完全不同的生涯规划,下面介绍对待生涯的十三种人生态度。
自命不凡:这种人的行为,一般来说都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反正,自己就是高人一等,没有别人比我更行的了。
奋发图强:这种人能屈能伸刻苦耐劳,锁定目标之后,勇往直前,不达到目标决不退缩。
苦命劳碌:这种人认真投入工作,一向只计投入不计结果,以为只要自己做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最后多半只有苦劳,而没有任何功劳可言。
屡败屡战:这种人意志坚强不畏困难、权势,遇事只知进取不知退缩,但是其最大的特色就是:跌倒了,可以再站起来,鼓起勇气再往前走。
不识时务:这种人不会观察与分析目前的状况、环境,于是不该讲话的时候讲话,不该投资的时候投资,总将事情弄得乱七八糟的。
活用资产:这种人善于运用他所拥有的一草一木,任何资产到他手里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小资产为大力量,使自己愈滚愈大,愈来愈强。
模仿改善:这种人并不一定是最有创意的人,但是他能举一反三,吸收别人的专长,增长自己的见识。于是,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让人耳目一新。
依赖成性:这种人由于一直在别人的呵护下成长,因此犹如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过风霜的历练,凡事不能独立解决,总是依赖别人。
异军突起:这种人一般都是潜伏在某一个角落,自我砥砺和要求着,等到时机一成熟,突然奋起,令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否极泰来:这种人可能受困于某一时刻、受挫于社会的某一角落。但是,如果时机成熟,或假以时日,让他换个地方,便能大展宏图。
因人成事:这种人他一个人成不了什么气候,如果遇到贵人或恶人,他就结合该人的力量,制造出一股不小的声势,令人不敢轻视。
天降大任:这种人做事一向四平八稳,平常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但是,如果福星高照,人要走运,要挡也挡不住,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身怀绝技:这种人一般都是专业在身,有时身怀数项技艺。不论环境如何起伏,人生有何变化,对他来说,行遍天下无难事。
生涯规划的模式
一是斯温的生涯规划模式。美国伊利诺大学教授斯温(Swain)博士从个人特质的澄清与了解、教育与职业资料的提供、个人与环境关系的协调三个方面,提出一个生涯规划模式(如下图)。 
01dd2

 
 
上图中,第一个小三角形是指“自己”:包括能力、性向、兴趣、需求、价值观等。第二个小三角形是指“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助力与阻力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第三个小三角形是指“教育与职业的资讯”:包括从参观访问、文书资料和演讲座谈等各种途径所获得的信息和经验、培养的兴趣和锻炼得到的能力等。这些方面对生涯决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该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三角形是生涯发展与规划的重点,是每个人可以自我培养、自我加强、自我改进的方面。斯温将复杂的生涯理论,以简单、明了的图形呈现出来,使得生涯规划有架构可循。然而,由于每个人的客观情况不同、主观判断不同,每一个三角形所占比重上会有不同轻重的考虑,产生不同的生涯决定,每个人所达成的生涯目标也因此呈现出独特性与原创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534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9)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